《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篇)

更新时间:2025-08-13 11:37:15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的父母,作为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人民,他们没有傅雷的文化修养高,不会像傅雷会用书信的形式和我交流;他们也不像傅雷一样将自己对儿女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感情是含蓄,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达着他们对我们的爱:辛苦赚钱供我读书、嘘寒问暖、做一桌好吃的饭菜,偶尔给我讲讲大道理等等。父母之爱是深入生命的,伴随着我们一生的,难以割舍。

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可见他对祖国的忠诚、对人生的认真、对自己的`要求之严格。

他要求在外国学习的儿子不忘祖国,要他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可惜这样一个爱国之子在__中却被划成“右派”,让人气愤又无奈!刚正不阿的他选择了自杀,可歌可泣。

傅雷以自身经历,教导儿子如何在艺术上有更高的成就,如何在生活中做人做事。这些道理对作为读者的我受益匪浅。能阅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是一种幸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以思执笔,化情为纸,写下半世真情。——题记

冬意渐浓,春节将至,微风伴着寒急掠过脸颊,执一信,漫步林荫大道,轻轻贴上一枚邮栗,以信为马,带着爱与深情投入绿色的邮箱。

家书在这个被各种信息充斥着、包裹着的时代里,对我们来说似乎特别遥远。纵使远隔万里,也能通过网络交谈。然而在上个世纪家书几乎是家中与远隔千里的亲人交流的唯一方式,辗辗转转短则三两天,长则十天半月,在那个尘封的岁月,思念和亲情在岁月里沉淀。

翻开《傅雷家书》,字字句句,包含着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真挚、最无私的爱。即使作为旁观者的角度,用“冷读”的方式,仍能感受到,跨过千里万里,父子之间的浓浓关心。

“言传不如身教”,傅雷大概称得上是一个好父亲,做任何一件事,都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大到翻译文字,小到领带的'使用,都保持着这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同样对傅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仅仅教导儿子关羽艺术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做人之理。正如傅雷先生所言之,书信作用有四乃: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思想;训练傅聪的思想和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1、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钉子方始回头;聪明人看见别人吃亏就学了乖。

赏析:傻瓜与聪明人的区别就是,聪明人可以从别人的经历和故事中学会总结,从而让自己少走弯路和做出错误的决定,而傻瓜则没有这样悟性。

2、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赏析: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我们只要努力过,竭尽所能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太过介怀,无愧于心即可。

3、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赏析:傅雷夫妇告诉傅聪,人的胸怀往往和阅历有关,例如同情心,在普通人的心里并没有深刻的感触,但对于有阅历经历深刻痛苦的人来说,就会感同身受,也就更加有怜悯之心了。

4、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赏析:这句话堪称至理名言,很多人在获得胜利之后,时常就会放松警惕,从而犯下重大的错误,导致了无可挽回的结果,越是胜利的时刻,越是要警惕和自省。

5、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赏析:我们经常赞美母爱的伟大,那么母爱到底为什么伟大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无私两个字,虽然没错,但真正伟大的地方在于母爱是一种直觉,而不是出于理智的思索,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

6、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满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赏析:在傅雷家书中,这句话给了我很深刻的感悟,在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敌人,我们往往将敌人的定义过于狭隘,一些事情花费了我们很多时间,读这些事情也是我们的敌人,例如友情,我们交了很多朋友,但真正有质量的又有几个呢?这样的敌人是不容易引起警觉的,需要我们自己领悟和识别。

7、既然生活在金钱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

赏析:我非常赞同傅雷夫妇的这个观点,有很多人被冠以财奴的帽子,但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金钱,你的人生和生活都需要这种货物交换介质,金钱也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好。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理财和控制好金钱,让其为我们服务,但不能被其奴役。

8、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赏析: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挫折和苦难,因此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博大的胸怀和宽容之心,做一个有胸怀的人。

9、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

赏析:傅雷告诉儿子,做人需要真诚,这是与人交往的基础,我非常赞同,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要交到一些真正的朋友,必须是相互真诚的,而且真诚的心迟早会被人们所了解和感受到。

10、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赏析:我非常喜欢傅雷家书里的这句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情商很高,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从中庸之道中继承了一部分思想罢了,小智小慧而已,他们的舍弃、超脱、明哲保身,不过是虚伪的代表名词,经不起时间和道德的检验,而这些是我们的致命伤。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 ……此处隐藏8397个字……了不少专业,高屋建瓴的思想,比如他的为人处世准则和对于感情婚姻的深刻意识;还有家书背后的家国背景和情怀,涉及到的数不胜数的古今中外名著。《傅雷家书》不只是记录小家里发生的单纯的爱与教育,它还是能在各个领域给予不一样人群以反思的大书。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无论何时重读,都会给人以不一样的启发和领悟。而《傅雷家书》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每一次翻开,每一次都热泪盈眶。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它并不是为了出版而创作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不经意的笔墨,贯穿了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傅雷夫妇最后的生命历程,并且记录了儿子傅聪成为世界级钢琴家的过程。

在这一篇篇的家书中,我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傅雷夫妇作为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与担心。在傅聪出国留学波兰的第一天,傅雷是这样写的':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的不像样了,干的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在母亲朱梅馥的身上体现了,它也在天下每一位母亲的身上体现着。有的时候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会担心我们自己出去,甚至还会不耐烦,跟他们吵。但其实我们并没有了解到他们的苦心,没有了解到他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牵挂。

我从这些家书中感受到的不只是语重心长的教诲,而只是父母的关切和叮咛。那一封封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3

全书都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封家书整理而成的,全书呈现出一位如朋友般的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他在信中谈学习、谈生活、谈修养、谈做人,儿子有做的不对或不妥的地方他也会“郑重”的指出、分析、纠正,让我深深地体会傅雷先生做人、做事的严谨、认真、细致。

何为家书?古有“家书抵万金”之说,家书即是亲人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书信中的句句行行,包含着喜悦、忧愁、祈盼、思念,与家人分享、交流。随着时代的进步,家书已经被短信、电话、视频所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直接、更方便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就再也记不清当时发生过的事情以及心情了,不能说没有一丝丝的遗憾。我打开我存放信件的盒子翻看,最近的一次写信还是上中学的时候和远在丹东上大学的姐姐的通信了,姐姐是个浪漫的人,每次写信都会和我分享她在大学的趣事,并会在信中附上校园里的丁香花、银杏叶,信中的我们青涩、懵懂,但也真实,现在翻看,脑海中隐约还有一些当时的印象。

傅雷先生就是通过这样的家书,教育他的儿子说:

“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先要学做人,否则也不会对人类有大的贡献。”整本家书,傅雷先生在教育儿子做人做事上俨然是一位严父,他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

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

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

不入他国国籍。

爱子教子的精神让人感动。当读到“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你,每天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是为什么”时,我被这段话深深感动了,父母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他们含辛茹苦的哺育、呕心沥血的教导,才能使孩子们展翅高飞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傅聪匆匆回来时已是在傅雷先生的葬礼上了。“我仪表堂堂的归来时,你已去了”、“我给您的回信,远少于您给我的,连关心也是,可我却不曾在意”、“今日,我终究是慢了一步”。傅聪只能一遍遍温习泛黄的书信,从中看到昔日的亲人。读到此处潸然泪下,为那拳拳父爱,也为那未尽的孝心。

所以,我很庆幸,我能伴着我的孩子一起成长,教他做人,教他做事,和他一起烦恼,和他一起欢笑;

我也庆幸我的父母健在,身体健康,不论我几岁,只要父母在,我就是孩子,享受着他们对我的爱。谢谢你们,我爱的人和爱我的。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

对于《傅雷家书》,我是只闻其名,从未翻阅,直到寒假来临,在给学生布置假期名著阅读任务时,我临时决定要与学生共读名著、共写主题文章,这才给了自己一个读这本书的机会。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是傅雷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摘编,其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着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真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大到道德行为,小到琐碎的生活细节,傅雷无不一一教导儿子该如何去做。

在大的方面,傅雷告诫儿子:“艺术家天生敏感,换一个地方,换一批群众,换一种精神气氛,不知不觉会改变自己的气质与表达方式。但主要的是你心灵中最优秀最特出的部分,从人家那儿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地种在自己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一部分始终不变。那样你才能把独有的特点培养得厚实。”叮嘱儿子;“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要求儿子:“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

傅雷的家书中并非都是在“说教”,也涉及到了许许多多的琐碎小事,例如,写信的时候字号要小点、用薄点的纸张以省张邮票、邮票贴在哪儿才不至于遮盖信息;托人带去伤风药粉并叮嘱儿子要每三小时服用一次;揩拭眼镜的方法等等。身为父亲的傅雷还全心全意地为儿子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

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可以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之作。在傅聪二十多年的.海外生活中,他经历了喜怒哀乐、低谷和辉煌,作为父亲的傅雷用一封封充满深情的家书陪伴着儿子,在儿子经历事业的低谷时,给予无限的鼓励,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儿子迎来事业的辉煌时,直指孩子的缺陷,激励孩子更进一步。

我总认为我那年仅两岁的儿子年龄尚小,管束得多了便是在抑制他的天性,殊不知正是我这种可怕的思想使得他的性格出现了一点点的“怪异”(犟得很,脾气大)。书中摘录的第一封家书作者便提到巴尔扎克的话语:“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第二封家书中作者再次说道:“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这些话在我的心上狠狠地划下一笔,如若我继续以年幼不懂事为由,任由儿子自由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是不是到了中学,他也会成为我们口中的“问题学生“呢?这些是我们身为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希望各位父亲、母亲都来读读《傅雷家书》,跟着傅雷学习教育的方法,及时发现孩子的错误并纠正,力求帮助孩子在正确的成长航线上航行,不致于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遗憾。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