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流浪地球》观后感1假期里,我和爸爸踏进电影院,看了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作为一部科幻片,当然要有震撼的片段和细节啦!这两样《流浪地球》都有。再带上3D眼镜,那震撼的效果不是我能说的。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正在慢慢的老化,膨胀。只要到了一定程度,太阳就会爆炸,就会毁灭整个太阳系。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搭建几千个大型喷射器把地球推出太阳系,飞到遥远的新家。人类把这项计划叫做“流浪地球计划”。在计划的实行当中,因为渐渐远离太阳,导致地球地表的温度达到零下81度。所以人类又建造了温暖的地下城图以生存。在这时,男女主角出现了,由于男女主角从小就在地下城长大,没见过地表长什么样子,对地表的印象只停留在三岁的时候。所以他们想出去看看地表。当他们出去时,一场灾难发生了:当地球接近木星时,由于木星的一些特性,导致地球的喷射器大半出了故障。如果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去的话,会把地球撞碎的!这时无数位科学家们想了无数个办法,但都无济于事,而男主角听到这件事情后,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给他说的话:木星的气体百分之九十是氢气,而氢气是可燃物,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地球上的最大的喷射器发射一束激光,用激光使木星的气体点燃,发生的冲击波足以让地球脱离木星的引力。他把这个办法告诉政府,但是政府却说有一个科学家提出过这个办法成功几率为零。无奈之下他只好拉一些人来秘密潜入喷射器来实行这个计划。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地把地球拉出来,把这成功几率为百分之零的计划实现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认为:希望是可贵的,有了希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我还想说:如果人们再不注意的话,地球上的资源将会用尽。所以,请珍惜身边的一切资源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2今天说一说口碑大爆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相比同时间上映的电影相比,知名度与影响力都比较小,相比韩寒、黄渤、沈腾、周星驰这些响当当的人物来说,这部电影唯一可拿出手的就只有吴京和刘慈欣了,尽管在这部电影火爆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电影和这两个人有关。
一开始可能这部电影的创作组也没想到本来期望是一个小众群体喜欢的电影,却成了全民叫好叫座的电影,其中吴京从客串到投资的新闻点也被挖了出来。
整体看这部电影,可以用优秀来形容,相比之前中国其他所谓的科幻电影相比,这部电影可谓是创世纪的佳作。当然这里面有刘慈欣很大的功劳,毕竟这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
电影故事非常完整,并且跌宕起伏,配合强大的后期效果,堪比美国大片。故事其中包含的天体物理知识也是让大家有了一次“受教育”的机会。最终电影实现了中国人拯救地球的优秀壮举。
可以看得出,这部电影在刘慈欣优秀的故事之外,学习了很多好莱坞的电影技巧,小人物的英雄之举,大人物的无比愚蠢,以及几次巧妙的返转,也是让电影有了强大的吸引力。
朋友圈中说电影比较好,主要看中的是电影的客户效果,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中国电影业的强大发展力,仅仅几年时间,我国电影各种类都爆发出优秀的作品。其中就包括过去不被看好的科幻题材。
从整个电影的内容立意上来看,电影还是主旋律比较分明的,其中那个北京交通管理的提示音也是巨大的亮点。电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能力与号召力,这是主旋律抢占高地的具体体现,也是电影业的一个额外产物。
这部电影据说开始的时候经费很紧张,吴京投资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好转。带着刘慈欣的优秀故事,带着吴京的投资,加上一支年轻优秀的创作队伍,这部电影背后是中国电影创作的无限春天。
最后,还是不得不感叹吴京的运气与眼力,又大赚了一笔。
《流浪地球》观后感3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部国产电影刷屏了,很多人赞誉它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起点,无论是特效还是剧情都堪称一流。怀着好奇我走进电影院观赏了这部影片。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影片故事设定在20xx年,讲述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太阳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一千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在流浪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4000多台行星发动机熄火。虽然在全人类共同努力下发动机恢复了运作,但地球已经突破了洛希极限面临解体,人类文明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灭顶之灾。主人公刘启提出了“点燃木星”的方案,在其父刘培强的牺牲下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平心而论,在剧作和制作方面与好莱坞一线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流浪地球》的价值在于:中国终于能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主题,拍出有自己特色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对“英雄”这个形象的塑造十分有东方韵味:为保住火石坠下深渊的无名司机;为了救韩子昂丧命的队员刚子;发现智能机器人“莫斯”叛逃后协助刘培强,不幸牺牲的领航员马卡洛夫;来自不同国家的救援队不约而同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最后机会,只为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务……所有人都拼尽全力,生死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愈发清晰。
事实上,通过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个构思本身就极具浪漫主义,和中华五千年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影片中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对联合政府说出:“没有人,一切都没有意义。”真正意义上的人,是感性兼有理性,是复杂情感的集合,是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温度的,绝非空间站中储存的DNA图谱和电子档案所能替代。因此,当刘培强知道希望渺茫时仍然选择了牺牲空间站,去搏取那微小的拯救地球的可能,莫斯评价“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正是对整部电影最好的升华。
“人类的勇气和坚毅必将被镌刻在星空之下。”
《流浪地球》观后感4春节期间,不得不说的一部贺岁档电影就是《流浪地球》了吧。火遍各大影院,在朋友圈也一直在刷屏。电影故事讲述一个为了自救,人类把地球从太阳身边偷走的故事!整场电影看下来,最大的赞叹是对于电影整个场景,真的做得太好了,有点不相信我们国人也能做到这么好的地步了。
故事围绕着回家这两个词,凸显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种精神,而且突出了我们为了人类生存锲而不舍的精神,人类是很努力的,所以在电影里面的空间站的机器人莫斯说的最后一句话看来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太难了。
接着最让我感动的有两个点:
1、电影中的一个科学家老何在研究最终的线路之前打开他的小烟盒,拿出最后一支烟的时候,看到他妈妈给他留下的纸条天冷了,记得穿秋裤。(我看到这个场景鸡皮都起了,这种小细节简直了)
2、然后就是在中国救援队还在孤军作战的时候,韩朵朵说完那段话,然后其他国家正在逃离的车辆都急转弯,返回去大家一起帮忙,不知道这算个感动的点不算中二,但是我的眼眶当下是湿的。(虽 ……此处隐藏5598个字……也不慎入监狱,哥哥在监狱中让大部分地球发动机毁坏,地下城马上支援,兄妹和一个救援团去救援,兄妹的爷爷为了火石,英勇牺牲,正当他们小队的队员一个个倒下时,哥哥发出求救信号时,没人理睬,妹妹第二次发出求救信号时,大家都感动了,在妹妹求救完毕后,整个救援组织都调转车头,救援小队发现地球发动机燃料的还不够引爆即将与地球相撞的木星,兄妹的宇航员爸爸不顾一切,用飞船上的燃料引爆了木星。
当我看到兄妹的父亲和孩子说完最后一句话,牺牲自己,引爆木星。兄妹只能在地上,看着爸爸和飞船一起爆炸。顿时,观看电影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我的眼睛湿润了,两行热泪从我的眼中落了下来。在妹妹求救完毕后,整个救援组织都调转车头,一辆辆运输车、装甲车不谋而合的向地球发动机出发,这个场面让我震撼不已,全部救援组织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终于改变了整一个世界,整一个地球,整整三点五亿人民群众得救了,支撑着人们的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希望。
这一部电影让我感动至极,又震撼不已,还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在困境中,不可以放弃,只要你有着希望,并不断地向着那一个方向前进,你就可以成功。
《流浪地球》观后感13说起科幻电影,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国外漫威DC。而如今,中国,也踏入了科幻这一领域,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部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拯救地球电影,由刘慈欣作品改编而来。向太阳争命,向木星争命。两个小时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地球在脱离太阳系过程中,意外被木星捕获,重启发动机后,本以为能顺利脱险,却又错过了脱离时机。在绝望之时,人们又提出了点燃木星,推动地球方案。一番努力后,有牺牲,有收获,有揪心,有感人。最终,成功了,那一刻,身处影院我,也已激动热泪盈眶,隔着银幕,都能感觉到那种弥漫在人心底兴奋,很奇妙。
观影过程中,有些细节,触动了我。
首先一个,便是希望。影片开头,在韩朵朵学校,我们听见了这样一句话希望,在这个年条代,是比钻石还珍贵头西。起初,我女主,一样对这句话充满了不屑,这为认为这不过是个说辞。随着电影情节发展,这种看法,变了。当地球被木星所捕获时,地球,被联合国所抛弃,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点燃木星方案;正是因为希望,才有了联合国授权,正是因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类,携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话,我永远忘不掉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第二个,是全世界救援队到来之时。刘启他们本已陷入绝境,正是救援队支援,才让他们看到了最后希望,帮助他们完成了点燃木星准备。细心一些,我发现影片里最后各国救援队到达顺序是08年汶川救援顺序,也许,这是想说灾难面前无国籍,众志连城定胜天吧。
最后一个,是刘培强那句三二一抬头。这句话,在全片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刘启小时候,另一次是面对地球存亡时候。本是句哄话,但在地球存亡之时,却显得无比豪壮。在木星被点燃那一刻,刘培强牺牲那一刻,我哭了,也许,只有小家牺牲,才有大家周全吧。
看完电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战狼》相比,这部电影没有过多地体现中国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类存亡为中心进行阐述,也许这就是中国式科幻浪漫魅力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14假期里,我和父亲踏进电影院,看了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作为一部科幻片,当然要有震惊的片段和细则啦!这两样《流浪地球》都有。再带上3D眼镜,那震惊的成效不是我能说的。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正在慢慢的老化,膨胀。只须到了一定量,太阳就会爆炸,就会毁灭整个太阳系。为了人类的存活,人类搭建几千个大型喷射器把地球推出太阳系,飞到遥远的新家。人类把这项计划叫做“流浪地球计划”。在计划的实行当中,由于日渐离得远远的太阳,致使地球地表的温度达到零下81度。所以人类又建造了温暖的地下城图以存活。在这个时候,男女主角出现了,因为男女主角从小就在地下城长大,没见过地表长什么样子,对地表的印象只停留在三岁的时候。所以他们想出去看看地表。当他们出去时,一场灾难发生了:当地球接近木星时,因为木星的一些特质,致使地球的喷射器大半出了问题。假如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去的话,会把地球撞碎的!这个时候无数位科学家们想了无数个方法,但都无济于事,而男主角听到这件事情后,想起了小时候父亲给他说的话:木星的气体百分之九十是氢气,而氢气是可燃物,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方法:用地球上的最大的喷射器发射一束激光,用激光使木星的气体点燃,发生的冲击波足以让地球脱离木星的引力。他把这个方法告诉政府,但政府却说有一个科学家提出过这个方法成功几率为零。无奈之下他只好拉一些人来秘密潜入喷射器来实行这个计划。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地把地球拉出来,把这成功几率为百分之零的计划达成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觉得:期望是可贵的,有了期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将来。我还想说:假如大家再不注意的话,地球上的资源将会用尽。所以,请珍惜身边的所有资源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15“无论黑夜如何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题记
说起科幻片,无论想到哪个国家的都不会想到大陆的科幻题材电影。可这一次,看到一部科幻片竟然好评如潮,这不由得让我感到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影片可以让口味刁钻的观众赞不绝口。
本片主要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并且威胁着地球的存在,于是人类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在地球设立了上百万的地球发动机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主人公少年刘启与自己姥爷和妹妹走出地下城,阴差阳错背负上了拯救地球的使命。最后远在太空的父亲牺牲自己,改变了地球与土星相撞的事实。
丰满的背景,逼真的特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当地球人已经被放弃时,刘启等人依旧没有放弃拯救地球。在联合国的呼吁下,本已经放弃生命的救援队们再次加入了拯救地球的队伍。当无数个不同国籍不同性别的陌生人一起推动发动机“撞针”时,这个镜头传达出的是团结的力量,是在危难面前仍旧燃烧的希望。
世界集资建造超级发动机,全世界三百名宇航员飞向太空,世界不同的救援队为发动机运输燃料,在最后一刻拧成一股绳的人类……
正如其中所说,希望的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钻石。希望便是燃料,它推动这人们前进,也在故事中推动着地球脱离苦海。在如此恶劣悲惨的世界中,希望与盼望是在地下城居民们唯一的念想。
刘启的爷爷曾说过:“在我们那个时代,还没有人在意过太阳,所有人都在在意一种叫钱的东西。”想想看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如此吗,追逐个人的利益,甚至伤害他人。自私自利,把个人的收益永远放置第一位。而当有一天困难真正降临时人类才想到了丢失已久的坚毅与团结。那时人们的脑中只有拼命活着,一切仿佛都变为身外之物。所有角色一边拯救这冰冷的世界,一边在盼望着回家,盼望着春天,盼望着阳光。人类渺小富有丰富的情感而又伟大,绝望与希望在内心交织,也许只需要一丝花光便可以点燃人类在绝境中的坚强与坚毅。也许是刘启等人心中有着信念,有着重要的东西,才使得他们从始至终不轻言放弃,也是这坚持不懈的火焰点燃了人类心中的希望。
活着便有可能,团结便有力量。

            


